廣東誠信的酒店家具
155廣東的定制家具在國內比較有實力的,但要具體說哪一個品牌好,還不能很好的界定,因為每個工廠都會有自己某一方面的優勢,客戶在選擇時也會有側重點,稍有實力的家具廠都會完善地配備各種木工加工機械設備,一般情況下都可以定制各種風格不同、款式各異的家具,如果...
查看全文全站搜索
上海外灘華爾道夫 上海外灘華爾道夫酒店由兩棟大樓組成,一棟新落成的現代化塔樓連接著一棟全套房的歷史建筑樓。
曾經是具有傳奇色彩的上海總會,也是上海遺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優秀建筑之一。
這棟1911年建成的新古典式建筑瑰寶在檔案圖片和歷史記錄的幫助下已被精心地復原,并配備了當代奢華設施,可為您提供時新的旅游體驗。
這位于上海的奢華酒店當之無愧于它所聲稱的全球富裕階層旅行人士的首選酒店。
上海外灘華爾道夫酒店房間風格簡約,營造出溫馨的生活感。
酒店提供24小時熱水,空調,電視,電話等服務,并設置部分房間為無煙房專門為不吸煙的商務客人準備,滿足了不同檔次客人的入住要求。
客房配備高檔優質的床上用品,高級衛浴設備,高級的席夢思床具及配套家具。
上海外灘華爾道夫酒店致在為客人營造一個舒適的居住環境,是出行的最佳選擇! 酒店2010年開業,客房260間。
周圍景觀 合生國際商務樓、良良商務樓、東門廣場
設施與服務 暖氣、貴賓室、會議設施、洗衣間、殘疾人設施、無煙客房、攜帶寵物、酒吧、語言、復印傳真、快速入住、退房、租車、外幣兌換、單點餐廳、客房早餐 酒店客房配有保險箱, 空調, 熨斗, 書桌, 熨衣設備, 暖氣, 鋪設了地毯的地板, 吹風機, 浴袍, 免費洗浴用品, 衛生間, 浴室, 浴缸或淋浴, 按次點播收費電視, 電視, 電話, 收音機, 衛星頻道, 平面電視, 沏茶/咖啡設備, 迷你吧, 電燒水壺, 鬧鐘等設施,酒店配有游泳池,酒店提供兒童設施,殘疾人服務等。
沃爾多夫阿斯托里亞酒店(Waldorf Astoria New York),是位于美國紐約曼哈頓的一座酒店。
擁有1245個房間,其中有197個套房,而國家元首下榻的華爾道夫塔樓有180個房間,其中101個是套房,但只有一個總統套房。
每晚房價根據季節在7000~15000美元之間。
如果下榻飯店的總統太多,為公平起見,華爾道夫塔樓里的每個擁有三臥室的“帝王套房”隨時可以接待首腦人物。
2014年10 月6 日換了新主人,希爾頓酒店集團以19.5 億美元的價格將其出售給中國安邦保險集團,并與之簽署了一份管理合同,這份合同將允許希爾頓酒店集團繼續在未來100 年時間里運營華爾道夫酒店,安邦買到的只是所有權,運營者還是希爾頓。
基本簡介 華爾道夫飯店(Waldorf Astoria Hotel)為希爾頓酒店集團旗下品牌。
紐約華爾道夫飯店位于美國紐約曼哈頓派克大道(Park Avenue) 49-50街,堪稱世界上最豪華、最著名的五星級酒店之一,擁有42層樓。
上海外灘華爾道夫是目前中國也是亞洲唯一一家華爾道夫品牌酒店。
未來2 至3 年,北京、海南會陸續有華爾道夫的城市酒店和度假村開業。
不管是在北京、上海、奧蘭多、柏林還是阿姆斯特丹,全球數家華爾道夫酒店中都有著擁有同一個名字的酒廊Peacock Alley 。
為何這些酒廊要用相同的名字呢?這就要從紐約華爾道夫酒店說起。
1893 年,威廉·華爾道夫·阿斯特邀請知名設計師亨利·哈登伯格為其設計了位于紐約第五大道的第一家華爾道夫酒店,四年后亨利·哈登伯格又為華爾道夫的堂弟約翰·雅各·阿斯特四世在華爾道夫酒店旁邊建起了一座17 層高的阿斯托里亞(Astoria)酒店。
此后,亨利·哈登伯格建議在兩座酒店之間搭建一條長300 英尺的大理石走廊,將互相佇立的兩座酒店連為一體。
這條連接兩座酒店長廊成為了紐約華爾道夫酒店(Waldorf Astoria)永恒的象征這條走廊日后變身酒廊,成為了紐約乃至世界名流們的匯聚地,也因此在全球各地的華爾道夫酒店中沿襲下來。
歷史淵源 19世紀80年代,阿斯特家族的掌門人約翰·阿斯特被公認為當時全美國最有錢的人。
阿斯特家族的財富繼承問題是當時美國上流社會茶余飯后的談資。
掌門人約翰·阿斯特在活著的時候便立下遺囑,將所有財富留給自己唯一的兒子威廉姆·沃爾道夫·阿斯特,并囑咐他建一座“為富人服務”的飯店。
華爾道夫飯店見證了美國及世界歷史上許多重要事件。
例如,十九世紀末,時任中國清政府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乘船考察歐美各國,在紐約,他下榻的飯店便是華爾道夫,成為歷史上下榻該飯店的第一位華人政要。
1946年二戰結束后,美、英、法、蘇4個戰勝國代表在其塔樓的一個套間里簽訂了《世界和平協議》;盟軍代表曾在該酒店簽署了有關戰后的協議。
而二戰期間盟軍統帥、后來成為美國總統的艾森豪威爾也常光顧該酒店,他去世后其夫人選擇在此永久居住。
此外,第31任美國總統胡佛也在該酒店確立了永久住所。
1893年,威廉姆·沃爾道夫·阿斯特如父所愿,在紐約曼哈頓建起了當時最豪華的一家飯店。
開業之后生意興隆,4年后他的表弟約翰·雅各布·阿斯特在隔壁開了一家類似的飯店Astoria,兩家飯店由一條走廊連在一起,于是被人們稱為,“Waldorf=Astoria”華爾道夫-阿斯托里亞,也就是后來的華爾道夫飯店。
1931 年10 月1 日,華爾道夫酒店在它的新地址公園大道開張,胡佛總統在白宮的內閣辦公室發表祝賀演講,稱在美國史無前例的大蕭條中開業的這座酒店展現了整個國家的勇氣與信心。
華爾道夫酒店的天線接收賀詞,并現場向全國播放。
華爾道夫酒店經過重建、擴張和遷址,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酒店。
1956 年新年,摩納哥國王尼雷爾親王住進華爾道夫塔樓,遠道而來的親王并不時要進行國事訪問,而是在此舉行他與好萊塢女星格蕾絲·凱麗( Grace Kelly )的訂婚party 。
1957 年10 月,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問美國停留紐約。
此前女王和丈夫愛丁堡公爵每次都住總統套間。
女王預定于10 月21 日抵達紐約,但當時沙特阿拉伯國王因病未能按期離開總統套間。
華爾道夫決定立即裝修一套適合女王住的套間,全部以古董飾品家具裝飾,從此定名為王室套間。
此后,曾長期住于塔樓的溫莎公爵夫婦搬進了這套全新裝修的王室套間,一直住到離世。
1969 年,酒店重新裝飾總統套間,使之貼近于白宮典型的喬治亞( Georgian )風格,全部繪畫都是美國畫家手筆。
1897 年,時任中國清政府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訪美時,就曾下榻華爾道夫酒店的舊址,成為歷史上下榻該飯店的首位華人政要,宋美齡訪問時亦住在華爾道夫。
1974 年,鄧小平在首次訪美、參加聯大會議時,也曾到這家酒店拜會基辛格,商討中美關系大事,此后的歷屆中國領導人,如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政要一樣,訪問紐約時,都將華爾道夫酒店作為下榻之處。
1993 年,紐約華爾道夫酒店被評定為紐約地標和城市遺產。
2000年,《新千禧年宣言》也在華爾道夫酒店誕生。
2005 年聯合國成立60 周年時,32 位國家元首下榻華爾道夫飯店,五個常任理事國的國家元首和外長都住在華爾道夫飯店,在飯店舉行的雙邊會談遠遠多于在聯合國總部內的會談,華爾道夫飯店一時被戲稱為“小聯合國”。
紐約 紐約華爾道夫飯店分為兩部分,28樓以下為一部分, 房價從每晚五六百美元至一千二三百美元不等;28樓至42樓為另一部分,通常為許多富翁設立的“永久住所”及總統套房都在此。
飯店高樓擁有1245個房間,其中有197個套房,而國家元首下榻的華爾道夫塔樓只有180個房間,其中101個是套房。
中間一條走道把兩幢大樓連接在一起。
在電影《聞香識女人》中,有一段這樣的臺詞,“我們在哪里?” “一切文明的焦點——華爾道夫酒店”,足以看出這座酒店在美國文化中的地位。
世界上恐怕沒有哪一個酒店可以像紐約華爾道夫一樣,見證無數重大歷史事件,接待多位全球名流。
平時,客人從華爾道夫飯店的后門可以隨便走進這家飯店。
但一旦有元首來訪,這家飯店周圍的街道就會全部被封鎖,出入一定要出示證件。
住客中只有一位總統時,這里只有一個總統套房。
每晚房價根據季節在7000-15000美元之間。
如果下榻飯店的總統太多,為公平起見,華爾道夫塔樓里的每個擁有三臥室的“帝王套房”隨時可以接待首腦人物。
能讓住客們在入住的幾天中享受最高等級的服務,同時主要管理人員精通國際政治、外交禮儀及各國首腦的喜好,這些使華爾道夫飯店的信譽經久不衰。
如果外國元首對飲食要求不特別挑剔,華爾道夫飯店有自己的廚師為元首服務,也有的國家領導人自帶廚師,飯店則提供廚房。
很多代表團在來飯店前就先發一份食品清單,提前給飯店的廚師做準備。
為了讓各國首腦吃到家鄉菜,華爾道夫飯店還聘請了多名精通各類菜系的大廚。
飯店有三個不同風味的餐廳:一個美式,兩個歐式的。
但專門服務首腦們的廚師手藝絕對不局限于這兩種菜式。
從印度的咖喱到日本的壽司和四川風味的中餐,都是飯店大廚們的拿手好戲。
如果普通人想體驗一下這家飯店的滋味,可以花上399美元在華爾道夫高樓的標準客房享受一晚的服務,也可以每晚花費10000美元入住華爾道夫塔樓的豪華套房。
從最普通的標準間到奢華的帝王套房,華爾道夫飯店可以說是既服務于平民百姓,也侍候那些政要和億萬富翁,絕對不會因為客人的身份高低和貴賤而有所怠慢。
在近一個世紀中,歷任美國總統都會下榻酒店總統套房的傳統,也始自胡佛總統。
而卸任后,胡佛總統直接從白宮搬進了華爾道夫酒店塔樓的私人套間里,長住30 年之久。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華爾道夫酒店28 樓以上的部分被稱為塔樓( Waldorf Towers ),全部是豪華套間和公寓,擁有自己獨立的入口、check-in 大堂、私家電梯以及私家站臺(可直通紐約中央車站),入住的客人非富即貴。
不僅如此,麥克阿瑟將軍將私人書桌捐獻給了總統套間,里根總統的金色橢圓形鏡子和鷹雕像底座的桌子,也放在套間門廳,卡特總統和約翰遜總統分別捐贈了桌上飾品和壁燈燈座,肯尼迪總統的一把搖椅,也裝飾著其中一間臥室。
電影:這里不但聲名顯赫,還是最上鏡酒店。
早在1945 年,好萊塢就拍攝了描寫酒店浪漫故事的《華爾道夫的周末》,此后,二十多部電影在這里取景,包括《教父3》,《逍遙法外》,《紐約愛情故事》等,并且成為多部電影的主線。
《聞香識女人》大約一半場景發生在這座酒店,其中的探戈橋段取景于Vanderbilt 宴會廳,堪稱電影史上的經典。
設計:紐約華爾道夫酒店被視為裝飾派藝術時期建筑與設計的典范,其建筑本身即是一件充滿活力的藝術品,并有多件著名雕塑和畫作裝飾于酒店之中。
至今,紐約華爾道夫仍保留著法國藝術家路易斯·里加( Louis Rigal )創作的壁畫和名為“生命之輪”( Wheel of Life )的馬賽克拼貼藝術,以及其他多位藝術家的壁畫及雕塑。
飯店趣聞:在華爾道夫飯店的墻上,人們可以看到這么一幅標語:“困難的,立刻辦到。
不可能的,多花幾分鐘就可以辦到。
”這是華爾道夫飯店為客人提供優質服務的座右銘。
當世界級首腦下榻華爾道夫飯店時,他們會不會有奇怪的要求?答案是肯定的。
有的國家元首半夜起床要吃土豆條,有的要吃安眠藥才能入睡。
華爾道夫飯店在服務各國首腦的要求時,總是力求最快最好,從不有絲毫怠慢。
一次,有位阿拉伯王子下榻華爾道夫飯店后,他通知酒店說:“把我的房間和經過的走道都鋪上波斯地毯。
”通知一到,酒店上下馬上找遍紐約城的地毯商,結果一無所獲。
飯店外事經理蔣女士后來急中生智,她對阿拉伯王子說:“王子,我們已經盡了全力,但今天沒有滿足你的要求,不過明天一早你醒來后就可以看到你最喜歡的波斯地毯了。
在此之前,你什么時候想出門,你就打電話通知我,我躺在地上讓你踩著過去。
”這一席幽默話逗得王子哈哈大笑道:“沒有地毯我一樣可以走路。
”相關故事:100多年前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對老年夫妻邁進一家旅館的大門,想投宿一個晚上。
夜班服務員有些不好意思地對他們說:非常抱歉,今天的房間已經全部訂滿。
看著老人家一副失望的神情,服務員遲疑了一下說:如果不嫌棄的話,你們可以住在我的房間。
它雖不是豪華的客房,但很干凈。
我值夜班,可以在這里休息。
老年夫婦看了房間后喜出望外,決定在這里過夜。
翌日,老先生前去結賬辭行時,這位服務員和顏地對他說:先生,昨天你們住的房間不是飯店的客房,我們不能收你的錢。
希望你與夫人昨晚睡得很香。
老先生感謝之余連連點頭稱贊道:你真是每個旅館老板夢寐以求的員工,或許我們今后還有見面的機會。
若干年后,這名服務員收到一封掛號信,信中敘說了那個風雨夜晚所發生的事,另外還附了一封邀請函和一張往返紐約的機票,邀請他到紐約訪問。
在曼哈頓,服務員見到了這位當年投宿的顧客。
老先生指著一棟華麗高貴的新大樓說:“這是我蓋的旅館,希望你來為我經營。
我叫做威廉.沃爾道夫。
你正是我夢寐以求的員工。
”股東變動 2014年10月6日,希爾頓酒店集團(HLT)表示,同意以19.5億美元價格將極具盛名的紐約華爾道夫酒店(Waldorf Astoria Hotel)售予中國安邦保險集團,但希爾頓并未因此與紐約華爾道夫酒店徹底脫離關系。
希爾頓酒店表示,據與安邦保險達成的100年期合約,將繼續經營位于紐約曼哈頓中城的華爾道夫酒店。
希爾頓還表示,交易所得將用于為美國的收購交易提供資金。
沃爾多夫阿斯托里亞酒店(Waldorf Astoria New York),是位于美國紐約曼哈頓的一座酒店。
擁有1245個房間,其中有197個套房,而國家元首下榻的華爾道夫塔樓有180個房間,其中101個是套房,但只有一個總統套房。
每晚房價根據季節在7000~15000美元之間。
如果下榻飯店的總統太多,為公平起見,華爾道夫塔樓里的每個擁有三臥室的“帝王套房”隨時可以接待首腦人物。
2014年10 月6 日換了新主人,希爾頓酒店集團以19.5 億美元的價格將其出售給中國安邦保險集團,并與之簽署了一份管理合同,這份合同將允許希爾頓酒店集團繼續在未來100 年時間里運營華爾道夫酒店,安邦買到的只是所有權,運營者還是希爾頓。
基本簡介 華爾道夫飯店(Waldorf Astoria Hotel)為希爾頓酒店集團旗下品牌。
紐約華爾道夫飯店位于美國紐約曼哈頓派克大道(Park Avenue) 49-50街,堪稱世界上最豪華、最著名的五星級酒店之一,擁有42層樓。
上海外灘華爾道夫是目前中國也是亞洲唯一一家華爾道夫品牌酒店。
未來2 至3 年,北京、海南會陸續有華爾道夫的城市酒店和度假村開業。
不管是在北京、上海、奧蘭多、柏林還是阿姆斯特丹,全球數家華爾道夫酒店中都有著擁有同一個名字的酒廊Peacock Alley 。
為何這些酒廊要用相同的名字呢?這就要從紐約華爾道夫酒店說起。
1893 年,威廉·華爾道夫·阿斯特邀請知名設計師亨利·哈登伯格為其設計了位于紐約第五大道的第一家華爾道夫酒店,四年后亨利·哈登伯格又為華爾道夫的堂弟約翰·雅各·阿斯特四世在華爾道夫酒店旁邊建起了一座17 層高的阿斯托里亞(Astoria)酒店。
此后,亨利·哈登伯格建議在兩座酒店之間搭建一條長300 英尺的大理石走廊,將互相佇立的兩座酒店連為一體。
這條連接兩座酒店長廊成為了紐約華爾道夫酒店(Waldorf Astoria)永恒的象征這條走廊日后變身酒廊,成為了紐約乃至世界名流們的匯聚地,也因此在全球各地的華爾道夫酒店中沿襲下來。
歷史淵源 19世紀80年代,阿斯特家族的掌門人約翰·阿斯特被公認為當時全美國最有錢的人。
阿斯特家族的財富繼承問題是當時美國上流社會茶余飯后的談資。
掌門人約翰·阿斯特在活著的時候便立下遺囑,將所有財富留給自己唯一的兒子威廉姆·沃爾道夫·阿斯特,并囑咐他建一座“為富人服務”的飯店。
華爾道夫飯店見證了美國及世界歷史上許多重要事件。
例如,十九世紀末,時任中國清政府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乘船考察歐美各國,在紐約,他下榻的飯店便是華爾道夫,成為歷史上下榻該飯店的第一位華人政要。
1946年二戰結束后,美、英、法、蘇4個戰勝國代表在其塔樓的一個套間里簽訂了《世界和平協議》;盟軍代表曾在該酒店簽署了有關戰后的協議。
而二戰期間盟軍統帥、后來成為美國總統的艾森豪威爾也常光顧該酒店,他去世后其夫人選擇在此永久居住。
此外,第31任美國總統胡佛也在該酒店確立了永久住所。
1893年,威廉姆·沃爾道夫·阿斯特如父所愿,在紐約曼哈頓建起了當時最豪華的一家飯店。
開業之后生意興隆,4年后他的表弟約翰·雅各布·阿斯特在隔壁開了一家類似的飯店Astoria,兩家飯店由一條走廊連在一起,于是被人們稱為,“Waldorf=Astoria”華爾道夫-阿斯托里亞,也就是后來的華爾道夫飯店。
1931 年10 月1 日,華爾道夫酒店在它的新地址公園大道開張,胡佛總統在白宮的內閣辦公室發表祝賀演講,稱在美國史無前例的大蕭條中開業的這座酒店展現了整個國家的勇氣與信心。
華爾道夫酒店的天線接收賀詞,并現場向全國播放。
華爾道夫酒店經過重建、擴張和遷址,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酒店。
1956 年新年,摩納哥國王尼雷爾親王住進華爾道夫塔樓,遠道而來的親王并不時要進行國事訪問,而是在此舉行他與好萊塢女星格蕾絲·凱麗( Grace Kelly )的訂婚party 。
1957 年10 月,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問美國停留紐約。
此前女王和丈夫愛丁堡公爵每次都住總統套間。
女王預定于10 月21 日抵達紐約,但當時沙特阿拉伯國王因病未能按期離開總統套間。
華爾道夫決定立即裝修一套適合女王住的套間,全部以古董飾品家具裝飾,從此定名為王室套間。
此后,曾長期住于塔樓的溫莎公爵夫婦搬進了這套全新裝修的王室套間,一直住到離世。
1969 年,酒店重新裝飾總統套間,使之貼近于白宮典型的喬治亞( Georgian )風格,全部繪畫都是美國畫家手筆。
1897 年,時任中國清政府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訪美時,就曾下榻華爾道夫酒店的舊址,成為歷史上下榻該飯店的首位華人政要,宋美齡訪問時亦住在華爾道夫。
1974 年,鄧小平在首次訪美、參加聯大會議時,也曾到這家酒店拜會基辛格,商討中美關系大事,此后的歷屆中國領導人,如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政要一樣,訪問紐約時,都將華爾道夫酒店作為下榻之處。
1993 年,紐約華爾道夫酒店被評定為紐約地標和城市遺產。
2000年,《新千禧年宣言》也在華爾道夫酒店誕生。
2005 年聯合國成立60 周年時,32 位國家元首下榻華爾道夫飯店,五個常任理事國的國家元首和外長都住在華爾道夫飯店,在飯店舉行的雙邊會談遠遠多于在聯合國總部內的會談,華爾道夫飯店一時被戲稱為“小聯合國”。
紐約 紐約華爾道夫飯店分為兩部分,28樓以下為一部分, 房價從每晚五六百美元至一千二三百美元不等;28樓至42樓為另一部分,通常為許多富翁設立的“永久住所”及總統套房都在此。
飯店高樓擁有1245個房間,其中有197個套房,而國家元首下榻的華爾道夫塔樓只有180個房間,其中101個是套房。
中間一條走道把兩幢大樓連接在一起。
在電影《聞香識女人》中,有一段這樣的臺詞,“我們在哪里?” “一切文明的焦點——華爾道夫酒店”,足以看出這座酒店在美國文化中的地位。
世界上恐怕沒有哪一個酒店可以像紐約華爾道夫一樣,見證無數重大歷史事件,接待多位全球名流。
平時,客人從華爾道夫飯店的后門可以隨便走進這家飯店。
但一旦有元首來訪,這家飯店周圍的街道就會全部被封鎖,出入一定要出示證件。
住客中只有一位總統時,這里只有一個總統套房。
每晚房價根據季節在7000-15000美元之間。
如果下榻飯店的總統太多,為公平起見,華爾道夫塔樓里的每個擁有三臥室的“帝王套房”隨時可以接待首腦人物。
能讓住客們在入住的幾天中享受最高等級的服務,同時主要管理人員精通國際政治、外交禮儀及各國首腦的喜好,這些使華爾道夫飯店的信譽經久不衰。
如果外國元首對飲食要求不特別挑剔,華爾道夫飯店有自己的廚師為元首服務,也有的國家領導人自帶廚師,飯店則提供廚房。
很多代表團在來飯店前就先發一份食品清單,提前給飯店的廚師做準備。
為了讓各國首腦吃到家鄉菜,華爾道夫飯店還聘請了多名精通各類菜系的大廚。
飯店有三個不同風味的餐廳:一個美式,兩個歐式的。
但專門服務首腦們的廚師手藝絕對不局限于這兩種菜式。
從印度的咖喱到日本的壽司和四川風味的中餐,都是飯店大廚們的拿手好戲。
如果普通人想體驗一下這家飯店的滋味,可以花上399美元在華爾道夫高樓的標準客房享受一晚的服務,也可以每晚花費10000美元入住華爾道夫塔樓的豪華套房。
從最普通的標準間到奢華的帝王套房,華爾道夫飯店可以說是既服務于平民百姓,也侍候那些政要和億萬富翁,絕對不會因為客人的身份高低和貴賤而有所怠慢。
在近一個世紀中,歷任美國總統都會下榻酒店總統套房的傳統,也始自胡佛總統。
而卸任后,胡佛總統直接從白宮搬進了華爾道夫酒店塔樓的私人套間里,長住30 年之久。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華爾道夫酒店28 樓以上的部分被稱為塔樓( Waldorf Towers ),全部是豪華套間和公寓,擁有自己獨立的入口、check-in 大堂、私家電梯以及私家站臺(可直通紐約中央車站),入住的客人非富即貴。
不僅如此,麥克阿瑟將軍將私人書桌捐獻給了總統套間,里根總統的金色橢圓形鏡子和鷹雕像底座的桌子,也放在套間門廳,卡特總統和約翰遜總統分別捐贈了桌上飾品和壁燈燈座,肯尼迪總統的一把搖椅,也裝飾著其中一間臥室。
電影:這里不但聲名顯赫,還是最上鏡酒店。
早在1945 年,好萊塢就拍攝了描寫酒店浪漫故事的《華爾道夫的周末》,此后,二十多部電影在這里取景,包括《教父3》,《逍遙法外》,《紐約愛情故事》等,并且成為多部電影的主線。
《聞香識女人》大約一半場景發生在這座酒店,其中的探戈橋段取景于Vanderbilt 宴會廳,堪稱電影史上的經典。
設計:紐約華爾道夫酒店被視為裝飾派藝術時期建筑與設計的典范,其建筑本身即是一件充滿活力的藝術品,并有多件著名雕塑和畫作裝飾于酒店之中。
至今,紐約華爾道夫仍保留著法國藝術家路易斯·里加( Louis Rigal )創作的壁畫和名為“生命之輪”( Wheel of Life )的馬賽克拼貼藝術,以及其他多位藝術家的壁畫及雕塑。
飯店趣聞:在華爾道夫飯店的墻上,人們可以看到這么一幅標語:“困難的,立刻辦到。
不可能的,多花幾分鐘就可以辦到。
”這是華爾道夫飯店為客人提供優質服務的座右銘。
當世界級首腦下榻華爾道夫飯店時,他們會不會有奇怪的要求?答案是肯定的。
有的國家元首半夜起床要吃土豆條,有的要吃安眠藥才能入睡。
華爾道夫飯店在服務各國首腦的要求時,總是力求最快最好,從不有絲毫怠慢。
一次,有位阿拉伯王子下榻華爾道夫飯店后,他通知酒店說:“把我的房間和經過的走道都鋪上波斯地毯。
”通知一到,酒店上下馬上找遍紐約城的地毯商,結果一無所獲。
飯店外事經理蔣女士后來急中生智,她對阿拉伯王子說:“王子,我們已經盡了全力,但今天沒有滿足你的要求,不過明天一早你醒來后就可以看到你最喜歡的波斯地毯了。
在此之前,你什么時候想出門,你就打電話通知我,我躺在地上讓你踩著過去。
”這一席幽默話逗得王子哈哈大笑道:“沒有地毯我一樣可以走路。
”相關故事:100多年前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對老年夫妻邁進一家旅館的大門,想投宿一個晚上。
夜班服務員有些不好意思地對他們說:非常抱歉,今天的房間已經全部訂滿。
看著老人家一副失望的神情,服務員遲疑了一下說:如果不嫌棄的話,你們可以住在我的房間。
它雖不是豪華的客房,但很干凈。
我值夜班,可以在這里休息。
老年夫婦看了房間后喜出望外,決定在這里過夜。
翌日,老先生前去結賬辭行時,這位服務員和顏地對他說:先生,昨天你們住的房間不是飯店的客房,我們不能收你的錢。
希望你與夫人昨晚睡得很香。
老先生感謝之余連連點頭稱贊道:你真是每個旅館老板夢寐以求的員工,或許我們今后還有見面的機會。
若干年后,這名服務員收到一封掛號信,信中敘說了那個風雨夜晚所發生的事,另外還附了一封邀請函和一張往返紐約的機票,邀請他到紐約訪問。
在曼哈頓,服務員見到了這位當年投宿的顧客。
老先生指著一棟華麗高貴的新大樓說:“這是我蓋的旅館,希望你來為我經營。
我叫做威廉.沃爾道夫。
你正是我夢寐以求的員工。
”股東變動 2014年10月6日,希爾頓酒店集團(HLT)表示,同意以19.5億美元價格將極具盛名的紐約華爾道夫酒店(Waldorf Astoria Hotel)售予中國安邦保險集團,但希爾頓并未因此與紐約華爾道夫酒店徹底脫離關系。
希爾頓酒店表示,據與安邦保險達成的100年期合約,將繼續經營位于紐約曼哈頓中城的華爾道夫酒店。
希爾頓還表示,交易所得將用于為美國的收購交易提供資金。
沃爾多夫阿斯托里亞酒店(Waldorf Astoria New York),是位于美國紐約曼哈頓的一座酒店。
擁有1245個房間,其中有197個套房,而國家元首下榻的華爾道夫塔樓有180個房間,其中101個是套房,但只有一個總統套房。
每晚房價根據季節在7000~15000美元之間。
如果下榻飯店的總統太多,為公平起見,華爾道夫塔樓里的每個擁有三臥室的“帝王套房”隨時可以接待首腦人物。
2014年10 月6 日換了新主人,希爾頓酒店集團以19.5 億美元的價格將其出售給中國安邦保險集團,并與之簽署了一份管理合同,這份合同將允許希爾頓酒店集團繼續在未來100 年時間里運營華爾道夫酒店,安邦買到的只是所有權,運營者還是希爾頓。
基本簡介 華爾道夫飯店(Waldorf Astoria Hotel)為希爾頓酒店集團旗下品牌。
紐約華爾道夫飯店位于美國紐約曼哈頓派克大道(Park Avenue) 49-50街,堪稱世界上最豪華、最著名的五星級酒店之一,擁有42層樓。
上海外灘華爾道夫是目前中國也是亞洲唯一一家華爾道夫品牌酒店。
未來2 至3 年,北京、海南會陸續有華爾道夫的城市酒店和度假村開業。
不管是在北京、上海、奧蘭多、柏林還是阿姆斯特丹,全球數家華爾道夫酒店中都有著擁有同一個名字的酒廊Peacock Alley 。
為何這些酒廊要用相同的名字呢?這就要從紐約華爾道夫酒店說起。
1893 年,威廉·華爾道夫·阿斯特邀請知名設計師亨利·哈登伯格為其設計了位于紐約第五大道的第一家華爾道夫酒店,四年后亨利·哈登伯格又為華爾道夫的堂弟約翰·雅各·阿斯特四世在華爾道夫酒店旁邊建起了一座17 層高的阿斯托里亞(Astoria)酒店。
此后,亨利·哈登伯格建議在兩座酒店之間搭建一條長300 英尺的大理石走廊,將互相佇立的兩座酒店連為一體。
這條連接兩座酒店長廊成為了紐約華爾道夫酒店(Waldorf Astoria)永恒的象征這條走廊日后變身酒廊,成為了紐約乃至世界名流們的匯聚地,也因此在全球各地的華爾道夫酒店中沿襲下來。
歷史淵源 19世紀80年代,阿斯特家族的掌門人約翰·阿斯特被公認為當時全美國最有錢的人。
阿斯特家族的財富繼承問題是當時美國上流社會茶余飯后的談資。
掌門人約翰·阿斯特在活著的時候便立下遺囑,將所有財富留給自己唯一的兒子威廉姆·沃爾道夫·阿斯特,并囑咐他建一座“為富人服務”的飯店。
華爾道夫飯店見證了美國及世界歷史上許多重要事件。
例如,十九世紀末,時任中國清政府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乘船考察歐美各國,在紐約,他下榻的飯店便是華爾道夫,成為歷史上下榻該飯店的第一位華人政要。
1946年二戰結束后,美、英、法、蘇4個戰勝國代表在其塔樓的一個套間里簽訂了《世界和平協議》;盟軍代表曾在該酒店簽署了有關戰后的協議。
而二戰期間盟軍統帥、后來成為美國總統的艾森豪威爾也常光顧該酒店,他去世后其夫人選擇在此永久居住。
此外,第31任美國總統胡佛也在該酒店確立了永久住所。
1893年,威廉姆·沃爾道夫·阿斯特如父所愿,在紐約曼哈頓建起了當時最豪華的一家飯店。
開業之后生意興隆,4年后他的表弟約翰·雅各布·阿斯特在隔壁開了一家類似的飯店Astoria,兩家飯店由一條走廊連在一起,于是被人們稱為,“Waldorf=Astoria”華爾道夫-阿斯托里亞,也就是后來的華爾道夫飯店。
1931 年10 月1 日,華爾道夫酒店在它的新地址公園大道開張,胡佛總統在白宮的內閣辦公室發表祝賀演講,稱在美國史無前例的大蕭條中開業的這座酒店展現了整個國家的勇氣與信心。
華爾道夫酒店的天線接收賀詞,并現場向全國播放。
華爾道夫酒店經過重建、擴張和遷址,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酒店。
1956 年新年,摩納哥國王尼雷爾親王住進華爾道夫塔樓,遠道而來的親王并不時要進行國事訪問,而是在此舉行他與好萊塢女星格蕾絲·凱麗( Grace Kelly )的訂婚party 。
1957 年10 月,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問美國停留紐約。
此前女王和丈夫愛丁堡公爵每次都住總統套間。
女王預定于10 月21 日抵達紐約,但當時沙特阿拉伯國王因病未能按期離開總統套間。
華爾道夫決定立即裝修一套適合女王住的套間,全部以古董飾品家具裝飾,從此定名為王室套間。
此后,曾長期住于塔樓的溫莎公爵夫婦搬進了這套全新裝修的王室套間,一直住到離世。
1969 年,酒店重新裝飾總統套間,使之貼近于白宮典型的喬治亞( Georgian )風格,全部繪畫都是美國畫家手筆。
1897 年,時任中國清政府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訪美時,就曾下榻華爾道夫酒店的舊址,成為歷史上下榻該飯店的首位華人政要,宋美齡訪問時亦住在華爾道夫。
1974 年,鄧小平在首次訪美、參加聯大會議時,也曾到這家酒店拜會基辛格,商討中美關系大事,此后的歷屆中國領導人,如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政要一樣,訪問紐約時,都將華爾道夫酒店作為下榻之處。
1993 年,紐約華爾道夫酒店被評定為紐約地標和城市遺產。
2000年,《新千禧年宣言》也在華爾道夫酒店誕生。
2005 年聯合國成立60 周年時,32 位國家元首下榻華爾道夫飯店,五個常任理事國的國家元首和外長都住在華爾道夫飯店,在飯店舉行的雙邊會談遠遠多于在聯合國總部內的會談,華爾道夫飯店一時被戲稱為“小聯合國”。
紐約 紐約華爾道夫飯店分為兩部分,28樓以下為一部分, 房價從每晚五六百美元至一千二三百美元不等;28樓至42樓為另一部分,通常為許多富翁設立的“永久住所”及總統套房都在此。
飯店高樓擁有1245個房間,其中有197個套房,而國家元首下榻的華爾道夫塔樓只有180個房間,其中101個是套房。
中間一條走道把兩幢大樓連接在一起。
在電影《聞香識女人》中,有一段這樣的臺詞,“我們在哪里?” “一切文明的焦點——華爾道夫酒店”,足以看出這座酒店在美國文化中的地位。
世界上恐怕沒有哪一個酒店可以像紐約華爾道夫一樣,見證無數重大歷史事件,接待多位全球名流。
平時,客人從華爾道夫飯店的后門可以隨便走進這家飯店。
但一旦有元首來訪,這家飯店周圍的街道就會全部被封鎖,出入一定要出示證件。
住客中只有一位總統時,這里只有一個總統套房。
每晚房價根據季節在7000-15000美元之間。
如果下榻飯店的總統太多,為公平起見,華爾道夫塔樓里的每個擁有三臥室的“帝王套房”隨時可以接待首腦人物。
能讓住客們在入住的幾天中享受最高等級的服務,同時主要管理人員精通國際政治、外交禮儀及各國首腦的喜好,這些使華爾道夫飯店的信譽經久不衰。
如果外國元首對飲食要求不特別挑剔,華爾道夫飯店有自己的廚師為元首服務,也有的國家領導人自帶廚師,飯店則提供廚房。
很多代表團在來飯店前就先發一份食品清單,提前給飯店的廚師做準備。
為了讓各國首腦吃到家鄉菜,華爾道夫飯店還聘請了多名精通各類菜系的大廚。
飯店有三個不同風味的餐廳:一個美式,兩個歐式的。
但專門服務首腦們的廚師手藝絕對不局限于這兩種菜式。
從印度的咖喱到日本的壽司和四川風味的中餐,都是飯店大廚們的拿手好戲。
如果普通人想體驗一下這家飯店的滋味,可以花上399美元在華爾道夫高樓的標準客房享受一晚的服務,也可以每晚花費10000美元入住華爾道夫塔樓的豪華套房。
從最普通的標準間到奢華的帝王套房,華爾道夫飯店可以說是既服務于平民百姓,也侍候那些政要和億萬富翁,絕對不會因為客人的身份高低和貴賤而有所怠慢。
在近一個世紀中,歷任美國總統都會下榻酒店總統套房的傳統,也始自胡佛總統。
而卸任后,胡佛總統直接從白宮搬進了華爾道夫酒店塔樓的私人套間里,長住30 年之久。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華爾道夫酒店28 樓以上的部分被稱為塔樓( Waldorf Towers ),全部是豪華套間和公寓,擁有自己獨立的入口、check-in 大堂、私家電梯以及私家站臺(可直通紐約中央車站),入住的客人非富即貴。
不僅如此,麥克阿瑟將軍將私人書桌捐獻給了總統套間,里根總統的金色橢圓形鏡子和鷹雕像底座的桌子,也放在套間門廳,卡特總統和約翰遜總統分別捐贈了桌上飾品和壁燈燈座,肯尼迪總統的一把搖椅,也裝飾著其中一間臥室。
電影簡介:這里不但聲名顯赫,還是最上鏡酒店。
早在1945 年,好萊塢就拍攝了描寫酒店浪漫故事的《華爾道夫的周末》,此后,二十多部電影在這里取景,包括《教父3》,《逍遙法外》,《紐約愛情故事》等,并且成為多部電影的主線。
《聞香識女人》大約一半場景發生在這座酒店,其中的探戈橋段取景于Vanderbilt 宴會廳,堪稱電影史上的經典。
設計:紐約華爾道夫酒店被視為裝飾派藝術時期建筑與設計的典范,其建筑本身即是一件充滿活力的藝術品,并有多件著名雕塑和畫作裝飾于酒店之中。
至今,紐約華爾道夫仍保留著法國藝術家路易斯·里加( Louis Rigal )創作的壁畫和名為“生命之輪”( Wheel of Life )的馬賽克拼貼藝術,以及其他多位藝術家的壁畫及雕塑。
飯店趣聞:在華爾道夫飯店的墻上,人們可以看到這么一幅標語:“困難的,立刻辦到。
不可能的,多花幾分鐘就可以辦到。
”這是華爾道夫飯店為客人提供優質服務的座右銘。
當世界級首腦下榻華爾道夫飯店時,他們會不會有奇怪的要求?答案是肯定的。
有的國家元首半夜起床要吃土豆條,有的要吃安眠藥才能入睡。
華爾道夫飯店在服務各國首腦的要求時,總是力求最快最好,從不有絲毫怠慢。
一次,有位阿拉伯王子下榻華爾道夫飯店后,他通知酒店說:“把我的房間和經過的走道都鋪上波斯地毯。
”通知一到,酒店上下馬上找遍紐約城的地毯商,結果一無所獲。
飯店外事經理蔣女士后來急中生智,她對阿拉伯王子說:“王子,我們已經盡了全力,但今天沒有滿足你的要求,不過明天一早你醒來后就可以看到你最喜歡的波斯地毯了。
在此之前,你什么時候想出門,你就打電話通知我,我躺在地上讓你踩著過去。
”這一席幽默話逗得王子哈哈大笑道:“沒有地毯我一樣可以走路。
”相關故事:100多年前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對老年夫妻邁進一家旅館的大門,想投宿一個晚上。
夜班服務員有些不好意思地對他們說:非常抱歉,今天的房間已經全部訂滿。
看著老人家一副失望的神情,服務員遲疑了一下說:如果不嫌棄的話,你們可以住在我的房間。
它雖不是豪華的客房,但很干凈。
我值夜班,可以在這里休息。
老年夫婦看了房間后喜出望外,決定在這里過夜。
翌日,老先生前去結賬辭行時,這位服務員和顏地對他說:先生,昨天你們住的房間不是飯店的客房,我們不能收你的錢。
希望你與夫人昨晚睡得很香。
老先生感謝之余連連點頭稱贊道:你真是每個旅館老板夢寐以求的員工,或許我們今后還有見面的機會。
若干年后,這名服務員收到一封掛號信,信中敘說了那個風雨夜晚所發生的事,另外還附了一封邀請函和一張往返紐約的機票,邀請他到紐約訪問。
在曼哈頓,服務員見到了這位當年投宿的顧客。
老先生指著一棟華麗高貴的新大樓說:“這是我蓋的旅館,希望你來為我經營。
我叫做威廉.沃爾道夫。
你正是我夢寐以求的員工。
”股東變動 2014年10月6日,希爾頓酒店集團(HLT)表示,同意以19.5億美元價格將極具盛名的紐約華爾道夫酒店(Waldorf Astoria Hotel)售予中國安邦保險集團,但希爾頓并未因此與紐約華爾道夫酒店徹底脫離關系。
希爾頓酒店表示,據與安邦保險達成的100年期合約,將繼續經營位于紐約曼哈頓中城的華爾道夫酒店。
希爾頓還表示,交易所得將用于為美國的收購交易提供資金。
沃爾多夫阿斯托里亞酒店(Waldorf Astoria New York),是位于美國紐約曼哈頓的一座酒店。
擁有1245個房間,其中有197個套房,而國家元首下榻的華爾道夫塔樓有180個房間,其中101個是套房,但只有一個總統套房。
每晚房價根據季節在7000~15000美元之間。
如果下榻飯店的總統太多,為公平起見,華爾道夫塔樓里的每個擁有三臥室的“帝王套房”隨時可以接待首腦人物。
2014年10 月6 日換了新主人,希爾頓酒店集團以19.5 億美元的價格將其出售給中國安邦保險集團,并與之簽署了一份管理合同,這份合同將允許希爾頓酒店集團繼續在未來100 年時間里運營華爾道夫酒店,安邦買到的只是所有權,運營者還是希爾頓。
基本簡介 華爾道夫飯店(Waldorf Astoria Hotel)為希爾頓酒店集團旗下品牌。
紐約華爾道夫飯店位于美國紐約曼哈頓派克大道(Park Avenue) 49-50街,堪稱世界上最豪華、最著名的五星級酒店之一,擁有42層樓。
上海外灘華爾道夫是目前中國也是亞洲唯一一家華爾道夫品牌酒店。
未來2 至3 年,北京、海南會陸續有華爾道夫的城市酒店和度假村開業。
不管是在北京、上海、奧蘭多、柏林還是阿姆斯特丹,全球數家華爾道夫酒店中都有著擁有同一個名字的酒廊Peacock Alley 。
為何這些酒廊要用相同的名字呢?這就要從紐約華爾道夫酒店說起。
1893 年,威廉·華爾道夫·阿斯特邀請知名設計師亨利·哈登伯格為其設計了位于紐約第五大道的第一家華爾道夫酒店,四年后亨利·哈登伯格又為華爾道夫的堂弟約翰·雅各·阿斯特四世在華爾道夫酒店旁邊建起了一座17 層高的阿斯托里亞(Astoria)酒店。
此后,亨利·哈登伯格建議在兩座酒店之間搭建一條長300 英尺的大理石走廊,將互相佇立的兩座酒店連為一體。
這條連接兩座酒店長廊成為了紐約華爾道夫酒店(Waldorf Astoria)永恒的象征這條走廊日后變身酒廊,成為了紐約乃至世界名流們的匯聚地,也因此在全球各地的華爾道夫酒店中沿襲下來。
歷史淵源 19世紀80年代,阿斯特家族的掌門人約翰·阿斯特被公認為當時全美國最有錢的人。
阿斯特家族的財富繼承問題是當時美國上流社會茶余飯后的談資。
掌門人約翰·阿斯特在活著的時候便立下遺囑,將所有財富留給自己唯一的兒子威廉姆·沃爾道夫·阿斯特,并囑咐他建一座“為富人服務”的飯店。
華爾道夫飯店見證了美國及世界歷史上許多重要事件。
例如,十九世紀末,時任中國清政府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乘船考察歐美各國,在紐約,他下榻的飯店便是華爾道夫,成為歷史上下榻該飯店的第一位華人政要。
1946年二戰結束后,美、英、法、蘇4個戰勝國代表在其塔樓的一個套間里簽訂了《世界和平協議》;盟軍代表曾在該酒店簽署了有關戰后的協議。
而二戰期間盟軍統帥、后來成為美國總統的艾森豪威爾也常光顧該酒店,他去世后其夫人選擇在此永久居住。
此外,第31任美國總統胡佛也在該酒店確立了永久住所。
1893年,威廉姆·沃爾道夫·阿斯特如父所愿,在紐約曼哈頓建起了當時最豪華的一家飯店。
開業之后生意興隆,4年后他的表弟約翰·雅各布·阿斯特在隔壁開了一家類似的飯店Astoria,兩家飯店由一條走廊連在一起,于是被人們稱為,“Waldorf=Astoria”華爾道夫-阿斯托里亞,也就是后來的華爾道夫飯店。
1931 年10 月1 日,華爾道夫酒店在它的新地址公園大道開張,胡佛總統在白宮的內閣辦公室發表祝賀演講,稱在美國史無前例的大蕭條中開業的這座酒店展現了整個國家的勇氣與信心。
華爾道夫酒店的天線接收賀詞,并現場向全國播放。
華爾道夫酒店經過重建、擴張和遷址,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酒店。
1956 年新年,摩納哥國王尼雷爾親王住進華爾道夫塔樓,遠道而來的親王并不時要進行國事訪問,而是在此舉行他與好萊塢女星格蕾絲·凱麗( Grace Kelly )的訂婚party 。
1957 年10 月,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問美國停留紐約。
此前女王和丈夫愛丁堡公爵每次都住總統套間。
女王預定于10 月21 日抵達紐約,但當時沙特阿拉伯國王因病未能按期離開總統套間。
華爾道夫決定立即裝修一套適合女王住的套間,全部以古董飾品家具裝飾,從此定名為王室套間。
此后,曾長期住于塔樓的溫莎公爵夫婦搬進了這套全新裝修的王室套間,一直住到離世。
1969 年,酒店重新裝飾總統套間,使之貼近于白宮典型的喬治亞( Georgian )風格,全部繪畫都是美國畫家手筆。
1897 年,時任中國清政府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訪美時,就曾下榻華爾道夫酒店的舊址,成為歷史上下榻該飯店的首位華人政要,宋美齡訪問時亦住在華爾道夫。
1974 年,鄧小平在首次訪美、參加聯大會議時,也曾到這家酒店拜會基辛格,商討中美關系大事,此后的歷屆中國領導人,如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政要一樣,訪問紐約時,都將華爾道夫酒店作為下榻之處。
1993 年,紐約華爾道夫酒店被評定為紐約地標和城市遺產。
2000年,《新千禧年宣言》也在華爾道夫酒店誕生。
2005 年聯合國成立60 周年時,32 位國家元首下榻華爾道夫飯店,五個常任理事國的國家元首和外長都住在華爾道夫飯店,在飯店舉行的雙邊會談遠遠多于在聯合國總部內的會談,華爾道夫飯店一時被戲稱為“小聯合國”。
紐約 紐約華爾道夫飯店分為兩部分,28樓以下為一部分, 房價從每晚五六百美元至一千二三百美元不等;28樓至42樓為另一部分,通常為許多富翁設立的“永久住所”及總統套房都在此。
飯店高樓擁有1245個房間,其中有197個套房,而國家元首下榻的華爾道夫塔樓只有180個房間,其中101個是套房。
中間一條走道把兩幢大樓連接在一起。
在電影《聞香識女人》中,有一段這樣的臺詞,“我們在哪里?” “一切文明的焦點——華爾道夫酒店”,足以看出這座酒店在美國文化中的地位。
世界上恐怕沒有哪一個酒店可以像紐約華爾道夫一樣,見證無數重大歷史事件,接待多位全球名流。
平時,客人從華爾道夫飯店的后門可以隨便走進這家飯店。
但一旦有元首來訪,這家飯店周圍的街道就會全部被封鎖,出入一定要出示證件。
住客中只有一位總統時,這里只有一個總統套房。
每晚房價根據季節在7000-15000美元之間。
如果下榻飯店的總統太多,為公平起見,華爾道夫塔樓里的每個擁有三臥室的“帝王套房”隨時可以接待首腦人物。
能讓住客們在入住的幾天中享受最高等級的服務,同時主要管理人員精通國際政治、外交禮儀及各國首腦的喜好,這些使華爾道夫飯店的信譽經久不衰。
如果外國元首對飲食要求不特別挑剔,華爾道夫飯店有自己的廚師為元首服務,也有的國家領導人自帶廚師,飯店則提供廚房。
很多代表團在來飯店前就先發一份食品清單,提前給飯店的廚師做準備。
為了讓各國首腦吃到家鄉菜,華爾道夫飯店還聘請了多名精通各類菜系的大廚。
飯店有三個不同風味的餐廳:一個美式,兩個歐式的。
但專門服務首腦們的廚師手藝絕對不局限于這兩種菜式。
從印度的咖喱到日本的壽司和四川風味的中餐,都是飯店大廚們的拿手好戲。
如果普通人想體驗一下這家飯店的滋味,可以花上399美元在華爾道夫高樓的標準客房享受一晚的服務,也可以每晚花費10000美元入住華爾道夫塔樓的豪華套房。
從最普通的標準間到奢華的帝王套房,華爾道夫飯店可以說是既服務于平民百姓,也侍候那些政要和億萬富翁,絕對不會因為客人的身份高低和貴賤而有所怠慢。
在近一個世紀中,歷任美國總統都會下榻酒店總統套房的傳統,也始自胡佛總統。
而卸任后,胡佛總統直接從白宮搬進了華爾道夫酒店塔樓的私人套間里,長住30 年之久。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華爾道夫酒店28 樓以上的部分被稱為塔樓( Waldorf Towers ),全部是豪華套間和公寓,擁有自己獨立的入口、check-in 大堂、私家電梯以及私家站臺(可直通紐約中央車站),入住的客人非富即貴。
不僅如此,麥克阿瑟將軍將私人書桌捐獻給了總統套間,里根總統的金色橢圓形鏡子和鷹雕像底座的桌子,也放在套間門廳,卡特總統和約翰遜總統分別捐贈了桌上飾品和壁燈燈座,肯尼迪總統的一把搖椅,也裝飾著其中一間臥室。
電影:這里不但聲名顯赫,還是最上鏡酒店。
早在1945 年,好萊塢就拍攝了描寫酒店浪漫故事的《華爾道夫的周末》,此后,二十多部電影在這里取景,包括《教父3》,《逍遙法外》,《紐約愛情故事》等,并且成為多部電影的主線。
《聞香識女人》大約一半場景發生在這座酒店,其中的探戈橋段取景于Vanderbilt 宴會廳,堪稱電影史上的經典。
設計:紐約華爾道夫酒店被視為裝飾派藝術時期建筑與設計的典范,其建筑本身即是一件充滿活力的藝術品,并有多件著名雕塑和畫作裝飾于酒店之中。
至今,紐約華爾道夫仍保留著法國藝術家路易斯·里加( Louis Rigal )創作的壁畫和名為“生命之輪”( Wheel of Life )的馬賽克拼貼藝術,以及其他多位藝術家的壁畫及雕塑。
飯店趣聞:在華爾道夫飯店的墻上,人們可以看到這么一幅標語:“困難的,立刻辦到。
不可能的,多花幾分鐘就可以辦到。
”這是華爾道夫飯店為客人提供優質服務的座右銘。
當世界級首腦下榻華爾道夫飯店時,他們會不會有奇怪的要求?答案是肯定的。
有的國家元首半夜起床要吃土豆條,有的要吃安眠藥才能入睡。
華爾道夫飯店在服務各國首腦的要求時,總是力求最快最好,從不有絲毫怠慢。
一次,有位阿拉伯王子下榻華爾道夫飯店后,他通知酒店說:“把我的房間和經過的走道都鋪上波斯地毯。
”通知一到,酒店上下馬上找遍紐約城的地毯商,結果一無所獲。
飯店外事經理蔣女士后來急中生智,她對阿拉伯王子說:“王子,我們已經盡了全力,但今天沒有滿足你的要求,不過明天一早你醒來后就可以看到你最喜歡的波斯地毯了。
在此之前,你什么時候想出門,你就打電話通知我,我躺在地上讓你踩著過去。
”這一席幽默話逗得王子哈哈大笑道:“沒有地毯我一樣可以走路。
”相關故事:100多年前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對老年夫妻邁進一家旅館的大門,想投宿一個晚上。
夜班服務員有些不好意思地對他們說:非常抱歉,今天的房間已經全部訂滿。
看著老人家一副失望的神情,服務員遲疑了一下說:如果不嫌棄的話,你們可以住在我的房間。
它雖不是豪華的客房,但很干凈。
我值夜班,可以在這里休息。
老年夫婦看了房間后喜出望外,決定在這里過夜。
翌日,老先生前去結賬辭行時,這位服務員和顏地對他說:先生,昨天你們住的房間不是飯店的客房,我們不能收你的錢。
希望你與夫人昨晚睡得很香。
老先生感謝之余連連點頭稱贊道:你真是每個旅館老板夢寐以求的員工,或許我們今后還有見面的機會。
若干年后,這名服務員收到一封掛號信,信中敘說了那個風雨夜晚所發生的事,另外還附了一封邀請函和一張往返紐約的機票,邀請他到紐約訪問。
在曼哈頓,服務員見到了這位當年投宿的顧客。
老先生指著一棟華麗高貴的新大樓說:“這是我蓋的旅館,希望你來為我經營。
我叫做威廉.沃爾道夫。
你正是我夢寐以求的員工。
”股東變動 2014年10月6日,希爾頓酒店集團(HLT)表示,同意以19.5億美元價格將極具盛名的紐約華爾道夫酒店(Waldorf Astoria Hotel)售予中國安邦保險集團,但希爾頓并未因此與紐約華爾道夫酒店徹底脫離關系。
希爾頓酒店表示,據與安邦保險達成的100年期合約,將繼續經營位于紐約曼哈頓中城的華爾道夫酒店。
希爾頓還表示,交易所得將用于為美國的收購交易提供資金。